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属于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之一,用于在互联网中进行路由选择。它最初是由Xerox公司开发,后来被UNIX系统所采用,并随之传播开来。本文将从协议的定义、原理、特点和优缺点等多个角度,来分析RIP协议。
定义
RIP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是按照一些度量标准选择路径的路由协议,它采用距离向量算法(Distance Vector Algorithm)来计算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RIP协议中,节点之间通过周期性地交换距离向量信息(Distance Vector Information)来决定路由策略的转移,以便能够选择出最佳的路径。
原理
RIP协议通过维护一个路由表(Routing Table),来确定网络中最佳的路由路径。每个路由器将自己能够到达的所有网络以及与这些网络相连的距离(即跳数),广播给接口所连接的网络上的其它路由器。接收到信息后,其它路由器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做出最佳的路由选择。
特点
1. 简单易用:RIP是一种简单易用的路由协议。只需通过简单的配置就可以实现路由功能。
2. 较小网络较为适用:适用于较小的网络环境,或者说只适合在轻负载、小规模、简单网络中使用。
3. 周期性广播:RIP协议采用周期性广播(默认30s)的形式,向各路由器发送路由信息。这种广播方式占用了部分带宽,使其并不适用于需要快速路由选择的高负载网络环境。
4. 路径计算复杂度低:RIP算法的复杂度相对较低,所以其运行效率比较高,但在大规模网络中,时间复杂度的增长会对路由表的更新造成影响。
优缺点
RIP协议最大的优点就是其简单易用,只需要进行简单的配置就可以实现路由功能。另外,由于它的计算简单,因此它的路由表更新速度较快。但是,与此同时,RIP协议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最大的缺点是不适用于大规模网络,时间复杂度的增长会对路由表的更新造成影响。另外,由于其周期性广播的方式,也使得它不适用于需要快速路由的高负载网络环境。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