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程序的软件,通过某些手段传播到目标计算机或网络,以达到攻击、盗窃、破坏、控制等不同目的的攻击行为。计算机病毒已成为当前互联网时代一个不可避免的威胁和隐患,相关攻击现象不断涌现,引人深思。本文将从盗窃、破坏、网络安全的角度,对计算机病毒攻击战进行分析。
一、盗窃。
计算机病毒有时候会被黑客用来盗窃被感染计算机中的数据和文件。其实现过程常常采用隐蔽的方式,比如许多黑客会在病毒程序中制作一个后门程序,通过后门内置的密码等手段来获取受害者数据文件等重要信息。盗取数据后,黑客们可以用这些信息来进一步进行非法活动,例如盗用个人信用卡号、账户资料等。因此,计算机病毒攻击从这一角度来看,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二、破坏。
除了盗窃数据,计算机病毒还具有破坏作用。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行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讨论,首先是软件系统层面的破坏,计算机病毒会感染主程序,改写程序代码和文件,从而破坏系统运行;其次是硬件设备的破坏,有时候病毒程序会执行命令使硬件设备工作于异常状态,比如FBI病毒曾经在黑客实验室中感染了许多鼠标,使得这些鼠标的键盘、滑动条失灵,造成实验室的混乱局面。因此,破坏是计算机病毒攻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三、网络安全。
计算机病毒攻击也会给网络安全造成不良影响。网络安全对于计算机系统的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病毒攻击会给网络的正常运行带来威胁和隐患,可以导致网络连接异常慢、数据流失、系统瘫痪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正常运作。因此,网络安全应该被纳入计算机病毒攻击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计算机病毒攻击战是一个人类社会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需要各方面力量的积极应对和防范,建立安全体系,完善措施,加强宣传教育,这样才能够将计算机病毒攻击战的危害降到最低。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