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网络安全已成为数据安全及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问题。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我国制定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以下简称“等保制度”),并相应的制定了多个网络安全等级标准。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简介
等保制度是一种国家级别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旨在推行网络安全分级保护。等保制度分别针对涉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系统”)和非涉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非涉密系统”)制定了适用标准,实现了保护针对性和分类管理,并且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实用的网络安全技术指南。
网络安全等级标准介绍
1. GB/T 22239-2019涉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该标准适用于涉密电子信息系统的保护,包括网络系统、通信系统、信息处理与管理系统。将涉密系统分为1~5级,级别越高,安全要求越严格。
2. GB/T 28448-2019非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
该标准适用于非涉密信息系统的保护。与涉密信息系统不同,非涉密信息系统只有4个保护等级,分别是1~4级。
3. GB/T 25070-2019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该标准适用于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分为1~3级。其中,1级是最高等级,要求最为严格。
从上述标准可以看出,我国对于不同等级的信息系统,制定了不同的安全要求。企业应该按照实际需求,按照相应的标准来保障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实施对企业的影响
等保制度的推行,对于企业来说,既有利又有弊。首先,等保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企业规范自身网络安全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能降低顾虑企业遭到攻击的风险。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企业在实施等保制度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同时也需要引入一批专业的网络安全技术人才,以确保等保制度的具体实施。因此,当企业面临诸如人员调配、安全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等等问题时,实施等保制度未必是好的选择。
结语
网络信息安全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企业和个人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制定网络安全等级标准,能够对不同等级的信息系统进行分类管理,既能够减少系统遭受攻击的风险,也能够规范企业自身的网络安全建设。因此,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采用等保制度和相应的网络安全等级标准。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