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两种广泛使用的路由协议。它们是路由器在计算网络通信时使用的自动路由选择协议。它们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路由选路方式。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比较这两种路由协议的路由传播方式。
1. 基本特点:
RIP是以距离向量模型(distance-vector model)为基础的路由协议,其目标是找到网络中最短路径。每个路由器以周期性的时间间隔发送其路由表中的全部或部分信息,以通知其他路由器网络拓扑的变化。然后,每个路由器选择距离它最近的路径并更新路由表。RIP最大的优点是简单易学,但也容易造成网络拥塞。
OSPF则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link-state protocol),其目标是找到最短路径和最佳负载平衡路径。对于OSPF协议,每个路由器仅通告其所在链路状态和相关属性信息,而非整个网络拓扑。这种方式可以减少网络的拥塞,但需要更多的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
2. 网络拓扑:
对于RIP协议,网络拓扑较为简单。RIP协议中,每个路由器都有相当且同样的学习能力。此外,路由器之间也没有等级的概念。所以,RIP更适合于小型网络。
对于OSPF协议,网络拓扑较为复杂。OSPF协议要求网络内的路由器必须有相同的OSPF ID。此外,还必须指定一个较为重要的路由器作为OSPF主机。因此,OSPF更适合于复杂的大型网络。
3. 网络负载:
RIP协议的路由选择完全基于距离,并且只有一条路径(即最短路径)。这种简单性使得对于网络负载的控制比较困难。当网络出现拥塞时,RIP协议只能通过增加时钟周期和减小发现网路的间隔来减轻网络负载。
OSPF协议通过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来掌控网络负载。链路状态数据库拥有路由器之间所通告的所有链路状态。高负载链路和错误链路会被标识出来。然后,OSPF路由器将使用这些数据来选择最佳路径。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