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赛考试网
首页 > 软考 > 软件设计师

进程间通信的几种方法性能

希赛网 2024-03-01 10:17:57

进程间通信(IPC)是指在操作系统中不同进程之间传递数据或信息的机制。面对这种机制,不同的IPC方法会有不同的性能表现。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各种不同IPC方法的性能表现。

1.管道(Pipe)

管道是Unix系统中最古老的IPC机制。管道是一个具有固定大小的缓冲区(存放待传递内容)和两个文件描述符的通信机制。管道可以被用来在父进程和子进程间传递数据。由于管道是单向的,所以在进行双向通信时需要同时创建两个管道。

对于管道的优点是:(1)实现简单,使用方便;(2)可以在多个进程之间通信,基本覆盖了绝大多数IPC的需求。对于缺点来说,(1)管道是单向的,不适用于双向通信;(2)数据量过大时,需要等待读取;(3)不支持多工程序设计,不能在一个程序内同时处理两个或多个管道。

2.命名管道(Named Pipe)

命名管道是Unix/Linux系统中的一种特殊文件,可以在不同进程间进行通信。与管道不同的是,命名管道可以被多个进程同时打开,多道数据具有写入和读取的方式。

对于命名管道的优点来说:(1)可以实现多个进程之间的通信;(2)不仅支持单向传递,也可以实现双向通信。

但是,相较于管道,命名管道的性能表现就不太理想:(1)命名管道的文件路径和文件类型较为相似,在处理时需要十分小心,防止出错;(2)在数据传递过程中需要将数据保存在导入文件中,再进行数据的导出,在数据量过大的情况下,对于磁盘的压力较大。

3.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

消息队列是Linux系统中最通用的IPC机制,可以在多个进程之间传递数据或信号。与管道和命名管道不同,消息队列既支持单向通信,也支持双向通信,彻底解决了“管道是单向数据传输”的问题。

对于消息队列的优点来说:(1)可以实现多路同步拥塞;(2)可以使用复杂的数据结构,传递大量的数据;(3)可以存放多条信息以供以后使用。

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注意消息队列存在的缺点:(1)它需要在系统中分配内存空间,如果消息队列数量过多,将增加操作系统负担;(2)这种类型的IPC在处理多个客户端的连接时不太灵活。

4.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

共享内存是Unix/Linux系统中最快的IPC机制之一。共享内存是指使多个进程在自己私有空间下共享相同的内存。对于共享内存,多个进程都拥有相同的物理内存地址,且可以同时访问和修改该数据,这种机制的IPC在处理信息路由和共享文件时很常见。

对于共享内存的优点来说:(1)可以实现高效的数据共享;(2)共享内存保持在内存中,比较快速;(3)共享内存易于使用和实现。

但是:(1)由于共享内存使多个进程共享同一内存区域,容易引发死锁;(2)共享内存的安全性较差,数据可以同时由多个进程修改,很难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结论:

IPC方法有各有优劣,在实际开发中,开发人员应在需求和条件之间做出合理的选择。例如:若需要使用双向通信,则选择命名管道或使用双向管道;若大量数据需要传递,选择共享内存或消息队列,等等。总之,选择IPC方法必须要根据场景需求和应用条件的实现来选择。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


软考.png


软件设计师 资料下载
备考资料包大放送!涵盖报考指南、考情深度解析、知识点全面梳理、思维导图等,免费领取,助你备考无忧!
立即下载
软件设计师 历年真题
汇聚经典真题,展现考试脉络。精准覆盖考点,助您深入备考。细致解析,助您查漏补缺。
立即做题

软考资格查询系统

扫一扫,自助查询报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