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器是一种将高级编程语言转化为机器语言的程序。而编译器的编译阶段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了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多个步骤。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编译器编译阶段工作顺序,并探索在不同阶段的实现方式和技术。
1. 词法分析
词法分析阶段是将源代码分割成一个个基本符号( token )的过程。例如,C语言的基本符号包括关键字、标识符、运算符、常量、分隔符等。在这个阶段,编译器会去除注释、空格、回车等无用字符,然后逐个扫描字符,识别出基本符号,并把它们打上标记。
词法分析的实现方式可以使用手写代码解析和自动生成代码解析两种方式。手写代码解析比较困难,但效率更高,而自动生成代码解析通常使用 Lex 或者 Flex 工具自动生成代码,开发成本比较低,但对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2. 语法分析
语法分析阶段是将基本符号组合成各种语法规则的过程,构成抽象语法树(AST)。语法分析器会通过读取词法分析器打上标记的基本符号,建立出抽象语法树。抽象语法树将源代码映射为树结构,以表达各种语句和表达式之间的组合关系和依赖关系。这使得编译器能够更加方便地分析和修改代码,同时生成中间代码也更加容易。
语法分析的实现方式通常包括手动生成语法分析器和使用自动生成工具生成语法分析器两种方式。自动生成工具使用的多为 Yacc 和 Bison 等工具。
3. 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阶段是对代码进行类型检查、函数调用的检查、以及其他的一些静态检查的过程。例如,在 C++ 中,编译器会检查函数参数类型是否正确、访问成员变量和函数是否正确、是否重载函数等。语义分析会生成符号表,以用于在后续的代码生成和优化过程中进行引用。
4. 中间代码生成
中间代码生成阶段将抽象语法树转化为 中间代码。中间代码通常用三地址码表示,它们是一种抽象的汇编语言。中间代码通常比较容易被优化器进行分析和优化。
常见的中间代码生成工具有 LLVM 和 GCC。
5. 代码优化
代码优化阶段是将中间代码进行处理和优化的过程。优化可以减少代码计算量和内存占用量,使得程序更加高效。优化算法有很多,如死代码删除、公共子表达式消除、循环不变式外提、常量传播等。
常用的优化工具有 LLVM、GCC 和 Clang。
6. 目标代码生成
目标代码生成将优化后的代码转为机器可以读取的目标机器代码。目标机器代码可能是汇编语言或者机器码。在这个阶段,还可以进行库的链接操作,将程序中用到的库链接到可执行文件中。
常见的目标代码生成工具有 LLVM、GCC 等。
综上所述,编译器编译阶段的工作顺序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不同阶段的实现方式和技术也各不相同。编译器的正确性、效率和可维护性都与编译器工作的每一个阶段密切相关。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