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识别是指在进行业务活动、投资活动等过程中,识别潜在或实际存在的风险,并根据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加以管理和控制。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风险识别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一项业务活动、投资活动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个方面都应该考虑到,不应该只看部分,而忽视其它。因此,风险识别应该按照全面性的原则来进行,尽量将所有可能的风险都考虑进去,避免漏洞。
2.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是指在业务活动、投资活动进行的初期,就应该着手进行风险识别。因为只有在初期进行风险识别,才能在后期加以管理和控制,避免风险增大而导致重大损失。
3.目标导向原则
目标导向是指风险识别应该围绕着企业或个人的战略目标展开,确保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符合其发展战略。
4.风险定性与定量原则
风险定性和定量是指区分潜在风险或已经发生的风险是基于观察和以往相关事件或者现阶段持续监测数据。定性风险强调概率判断或假设运营中的可能性,而定量风险则是明确的重要评价指标。
5.信息共享原则
信息共享是指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各个部门、各个人员应该密切合作,共享信息,互相沟通,协同作战,形成共识。通过信息共享,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潜在风险,更快速、有效地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
6.连续性原则
连续性是指风险识别应该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因此,风险识别不仅需要在活动开始前进行,也需要在活动进行中、结合监测数据,随着活动的进行不断进行评估和优化。
综上所述,风险识别的原则包括全面性、及时性、目标导向、风险定性和定量、信息共享和连续性。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