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式存储管理是一种内存分配的方式,将内存划分成若干个大小不等的段,每个进程需要的内存就分配给对应的段,从而实现内存的管理。其中,存储空间的利用效率和碎片问题是段式存储管理中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下面从多个角度分析段式存储管理有没有碎片。
1. 碎片的概念和种类
碎片是指已分配的内存空间和程序需要的内存空间之间的闲置或未使用的内存空间,所以碎片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通常情况下,碎片分为外部碎片和内部碎片两种。
- 外部碎片:由于内存分配和释放的不规整,导致一些无法满足程序需要的小块内存被剩余下来,形成外部碎片。此时,如果需要分配一块内存空间时,这些小块空间无法满足需求,导致需要新开辟一块未分配的内存空间,这就浪费了系统资源。
- 内部碎片:由于内存分配方式的限制,而导致分配给程序的内存包含了一部分无法使用的空间,形成内部碎片。这是因为每个进程在分配内存的时候,被分配的内存段大小是个定值,如果进程不足定值则会导致内部碎片。
2. 碎片的产生原因
现代操作系统采用的是虚拟内存技术,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是由操作系统自动完成的,也就是说,操作系统负责对内存进行分配和回收,而程序本身并不知道内存分配的具体细节。然而,碎片问题是由随着程序运行而产生的,其主要产生原因如下。
- 多次调用malloc和free函数会引起频繁的内存分配和回收,导致内存的不连续分配。
- 操作系统的内存分配策略或算法不同,即使内存剩余量相同,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碎片情况。
- 进程的内存申请和释放大小不固定,可能会产生内部碎片的情况。
3. 碎片的解决方法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碎片的出现,现代操作系统采用了一些策略和技术,如下所述。
- 策略一:内存对齐。在计算机系统中,对齐是指所有的存储单元都按照某一特定长度的整数倍来分配和存储。内存对齐可以让小块内存分配时更紧凑,从而减少外部碎片的出现,从而提高内存利用效率。
- 策略二:动态分区分配。动态分区分配算法可以在内存空间较大的情况下,更巧妙地利用内存资源,从而避免内部碎片的产生。动态分区分配一般分为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等。
- 策略三:统一缓存。一些内存申请和释放操作比较频繁,开销较大。针对此类问题,可以采用统一缓存技术,在内存缓存中缓存一些较小的、频繁分配的内存块,以此来避免重复分配空间和释放空间。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