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管理是指以一种有目的、有规律、有控制的方式来实施IT系统或IT服务变更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基于ITIL框架中的一个核心流程。在IT系统和服务的生命周期内,变更管理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因为任何的变化都具有风险和潜在威胁,它们可能对IT系统和服务的整体性能产生不利影响。要想有效地实施变更管理,需要遵循7R规则。
1. 原则:为什么要变更
在变更管理的7R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个R,即原则。变更存在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和满足业务需求。变更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好、更健壮的IT解决方案,使其更加符合客户和用户的需求。
2. 可逆性:确保可以回滚
可逆性是指变更过程中要确保操作过程可逆,便于回到原状态,从而降低了风险。这个R确保了在变更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时能迅速恢复系统状态。
3. 重大性:考虑变更的影响
重大性是指变更可能对业务造成的影响。它对变更的范围、可行性、影响分析以及管理流程制定都有很大的关系。管理层需要对变更过程中需要进行变更的模块进行仔细的评估,确保变更会对业务产生最小化的影响。
4. 风险:减轻对整体系统的影响
该R需要对变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仔细考虑。要识别潜在风险,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同时准备好恢复计划和应对方案。根据不同的风险在变更管理中设置相应的优先级,通过事先的计划来减轻对整体系统的影响。
5. 可控性:控制变更的方法
该R对不同的变更措施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标准,确保变更的正确性和完整性。通过流程实施的控制和限制,来减少变更带来的风险并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6. 透明性:透明地跟踪变更
透明性是指从变更发现到变更实施再到变更关闭的整个过程都需要透明可控。通过透明、透彻的变更跟踪和记录,可以及时跟踪变更的实现效果、监控服务质量及业务影响。通过透明的变更过程,可以及时获取和处理各种反馈、投诉或审计结果。
7. 协作:团队间的协作
协作是指整个变更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机、灵活的团队合作机制,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实现从定义,计划到实施的有机结合。通过协调与协作,控制变更过程的风险及规避潜在影响,确保变更执行的正确性。
扫码领取最新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