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绘画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流派,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是一种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于写实主义的一种批判,它追求的是一种更具有表现力的绘画方式,是一种新的艺术语言。
一、起源与演变
拟写实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的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体现在当时的美术领域中,一些艺术家开始注意到艺术应该与社会现实相联系,他们开始尝试在艺术作品中表现现代化的面貌,这也是拟写实期的前身。
80年代末期,拟写实期正式形成。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已经开始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与此同时,社会问题也日益出现,这些新的现象成为了拟写实艺术家表现的主题。艺术家们开始审视当时的社会现实,捕捉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将这些生动而复杂的现实反映在作品中。他们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强调艺术对于社会的责任,这也是拟写实期的核心思想。
二、表现形式与特点
拟写实期的艺术表现形式非常多样化,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写实主义。与战后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同,拟写实期不再只是单纯地“真实再现”,而是更为关注表现的思辨性和隐喻性。因此,在表现上有时候会使用一些夸张、变形的手法,传递内心感受,诉求情感共鸣。
拟写实期作品的另一大特点是注重细节和立体感。艺术家们在创作时对细节非常注重,重视生活场景的真实有机,以做造型、透视和色彩的表现。这些细节和立体感的强调让作品更具体,更为鲜活。
三、影响与价值
拟写实期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表现方式,更反映了当代社会文化的特点和精神追求。从另一方面来看,拟写实期的出现,也弥补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历史进程中,以明清传承为主和被过度国际化导向的“空白期”。
总之,拟写实期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拟写实期的出现反映了当代艺术家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表现方式和艺术语言。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