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高校扩招,双一流建设,以及考生数量的持续增长,很多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顶级双非大学有哪些?
什么是“双非”大学?
“双非”大学是指既没有优势学科又没有优秀人才培养的大学,是“双重缺陷”的简称。这个概念起源于中国高校的学科评估制度。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有优势学科和优秀人才培养的高校称为“211工程”高校,而没有优势学科和优秀人才培养的高校被称为“双非”高校。
哪些高校属于“双非”大学?
按照最新教育部发布的高校名单,我国有99所“双非”高校。其中既有一些历史悠久,但目前水平较为一般的高校,也有一些近几年崭露头角、正在努力提高综合实力的高校。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双非”高校:
1. 河北工程大学:始建于1951年,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2. 山东师范大学: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一所以师范、理、工、文、史、法、管理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3. 南昌大学: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拥有11个学院,覆盖工、理、文、管、法、教育、艺术、历史等多个学科领域。
4. 河南师范大学: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以师范为主,文、理、工、法、商、体育、音乐、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5. 西北师范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以师范为主,文、理、工、历史、哲学、法学、管理、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这些“双非”大学的优势和劣势如何?
这些“双非”大学的综合实力各不相同,有的学校历史悠久,有的学校地理位置优越,有的学校学科设置较为合理,有的学校办学规模较大。但是,总体上来讲,这些学校面对的困境比较明显:
1. 科研实力相对较弱:由于缺乏优势学科和优秀人才,这些学校在科研方面的成果相对较少,科研项目、论文等方面的竞争力较弱。
2. 就业和升学形势不容乐观:双非大学的毕业生很难在就业中获得优势,去向集中在中小型企业等基层单位。
3. 基础条件不够优越:整体教学水平和硬件设施还有待提高,如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落后,对学生的学术环境不是很好。
尽管“双非”大学面临诸多困难,但是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在选报高校时,也不能完全忽视它们的存在。对于某些特定的专业,或者地理位置的因素,有时候这些学校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且入学的门槛相对较低,考生可以更容易地获得入学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