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作为当今企业运营管理中经常提到的术语,其在物流、采购、生产计划等方面,对于企业的整体效率和效益都具有很大的作用。为能够精细化管理企业,许多高校开始为供应链管理等专业培养人才,进而推动中国的供应链行业的发展。
一、多个层面构建完整的供应链学科建设
在如何进行供应链的学科建设上,中国的高校在多个层面已构建了相应领域的学科。例如,国内著名的商学院——中国欧洲国际商学院(CEIBS)设立了供应链、采购与物流管理专业,并定期举行相关论坛和研讨会。此外,一些综合性大学也在供应链领域开设了供应链管理、供应商管理和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如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据中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2020年已有超过50所高校开设相关专业,为培养中国供应链管理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关注现实需求,加强企业合作实践
目前,国内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并不高,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高校在为企业培养供应链管理人才上,应关注市场需求,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实习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缩小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并且,学校还可以组织企业讲座、实地考察、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行业动态,培养高素质的供应链管理者。
三、构建公共实验室,推动研究成果转化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个动态的领域,需要高校在长期的研究之余,将相关成果进行向实践的转化。公共实验室可以为高校提供一个平台,将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公共实验室可包括供应链创新实验室、物流管理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实践环境,进而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公共实验室也可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促进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在供应链学科建设上已经步入成熟期。未来,需要进一步关注市场需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此为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支持。同时,公共实验室也将是高校推进供应链研究,促进成果向实践应用转化的重要方式。